第一回何进误国卓殃民《薤露行》针砭时弊(1 / 2)

建安风骨 李景荣 1019 字 4天前

曹操的《薤露行》,大体上写作于公元190年后,也就是东汉王朝末代皇帝汉献帝即位之后。《薤露行》属于乐府诗挽歌之类,在形式、语言上极接近汉乐府,但作者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针砭时事,揭露何进误国与董卓殃民,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

《薤露行》在乐府诗集卷二十七诗中载曰: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曹操这首直击现实的诗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赞为“真诗史也!”薤露形容人命短促、像薤上的露珠那样容易消灭,是出殡时扶柩人唱的挽歌。公元189年,东汉大将军何进密召董卓向洛阳进军,以便大杀宦官。谋洩、何进被宦官张让等所杀,张让并劫少帝和陈留王出走,后被赶来的董卓迎还。

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后,认为专断朝纲的时机已到,遂以陈留王刘协年少而聪慧、以王为贤,乃令9岁的陈留王登上龙位,是为汉献帝。废掉17岁的少帝刘辩。为免后患,不久又把他杀掉,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9岁的小皇帝完全成为军阀董卓的傀儡。

经过一段筛选,董卓表奏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豫州牧黄琬为司徒。曹操正居家,曹府突然也得到一份表奏,任命他为骁骑校尉。董卓并邀曹操前来,欲与计事。看来曹操的明哲保身见了成效,至少董卓没有怀疑他。曹父嵩得知儿子重被任命,十分高兴,催促操即刻赴任,不要错过时机……

曹操一眼看出这是拉拢他的一个手段,经过多年的观察,他对董卓颇有认识,深知董卓之为人,今虽权揽朝纲,但天下汹汹,董卓早晚必改。曹认识到,天下大乱乃是自己创大业的机会,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打着回老家之名,对董卓的表奏没有接受,而是变易名姓,随从数骑,间行东归。

曹操下决心之后,曾想动员其父曹嵩一起出走,父亲不但不接受,反而讥讽曹操不识时务。在他看来骁骑校尉是别人求之不得的高官,而儿子竟不受,还要离开京都,简直是傻人。曹嵩之所以不赞同儿子的主张,不是对局势不忧虑,主要是舍不得多年高官取得的既得利益。当然他还有幻想,说不定新皇即位,还能恢复他贿赂来的太尉之职。父子政见相差甚远,曹操见无法说服父亲,为了让父亲有个准备,继续与父亲在思想上进行沟通。

曹操针对父亲的话说,当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天下汹汹,儿子暂归故里实为观其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