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坚持说,骁骑校尉是别人求之不得的官位,为子孙计也应当就之。
曹操对曰:既为子孙计,是以不得慕名而处实祸,此乃不得为也!
董卓身为相国,权揽朝纲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嵩劝儿三思之。操对父亲只看表面现象,加重语气说,董卓专权,天下必乱,最后必败……
曹嵩惶恐地瞪了曹操一眼,警告说室外有耳,言语应慎之。曹操无法说服父亲,最后再三叮嘱父亲明哲保身多加保重!
曹操行前脱下武冠,换了一件深颜色的袍服。武冠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袍服据礼记载:始于孔夫子,孔丘缝掖之衣、缝掖其袖、合而缝之大,指曰袍。曹操换成长袍即是把自己打扮成普通人,内佩腰刀,半鲛鱼鳞,头帻以巾包发代冠,化装有点四不像,自己也不禁哑然失笑。
曹操出了洛阳,却并未回归故里,沿途经过成皋、中牟、继续东走进入陈留郡,他在那里暂时停留下来。他认为陈留地理有优势,比故里好得多,如起兵,可西进直指洛阳。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些老朋友,如陈留太守张邈、孝廉卫兹等人。曹操到陈留后,受到太守张邈热情接待,张邈和卫兹共同为曹操设宴接风。张邈得知董卓专权乱朝纲十分不满,当时亦在酝酿起兵,对曹操的到来十分高兴,他们目标一致,意气相投。曹操的《薤露行》就是他目睹何进召董卓谋诛宦官,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史诗。开篇第一句“惟汉廿二世”,是考汉朝世系,从高祖刘邦到少帝刘弘是二十二代。“所任诚不良”是指何进误国,楚人称狝猴为沐猴,“沐猴而冠带”,这句诗是骂人只有人样子,而没有人性和人的智慧,却以小智而为大谋。“抛君王”两句,是指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出走。“白虹为贯日”,古人相信天上如出“白虹贯日”,就表示世上有凶惨之事、这里指董卓杀害少帝,“贱臣”即指董卓。后几句“西迁移”是指董卓迁都长安,强迫百姓“号泣”入关,董卓并将洛阳宫、寺庙放火化为灰烬。最后曹操以微子自比,(微子名启、商纣之兄)微是国名,子是爵位,望京都洛阳而感慨,以表悲伤。
孝廉卫兹对曹操早已慕名,称赞不已,曰“平天下者,必君也!”卫兹颇有家产,仗义疏财,遂以家产资助曹操起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