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史迪威(2 / 2)

血魂1937 负凌云 1971 字 13天前

真是难以执行!在武汉政府的将领里面,居然还会有这样一位浑身透着自由气息的将领!

中国的将军不都是古板固执的吗?黄浩然的出现可以说彻底颠覆了史迪威之前对中国军人的认识!

1937年底的时候,当史迪威上校经过胶东半岛刚刚来到武汉,他简直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惊呆了!他觉得发生在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就象他第一眼看到的武汉一样扑朔迷离。

混乱的码头、凌乱的街区,长江边的武汉三镇上挤满了成千上万象热锅上蚂蚁一般的中国人。大大小小的官吏、黑心的投机商人和拖家带口的难民们挤在一队队即将开赴前线的军人和宣传救国的热血人士之中。

在武汉,史迪威上校既可以看到一种不屈民族特有的献身精神和充沛精力,也能够看到一幕幕令人沮丧的懒散和冷漠。

虽然之前史迪威上校已经断断续续在中国呆了20多年了,但他现在还是认坚持为,要真正了解中国,比学习中国话更加的困难。

不过聪明而又固执的史迪威上校是不会裹足不前的。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在中国20余年的经历,从武汉城到前线战场,从战略大后方到日本占领区,到处走,到处看,到处问。政府官吏、新闻记者、中日双方将领都是史迪威上校重点盯住的目标,而普普通通的中国百姓、士兵、学生也是他谈话的对象。史迪威上校在观察着、思索着、探寻着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他想要预测这场战争的结果。自然,他也在琢磨中国人所做的这种牺牲,对他的祖国美利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遥远的美国国内,总部军事情报处的顶头上司麦凯布上校处处与史迪威上校作对,对史迪威上校百般刁难,使的史迪威上校即使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也深感掣肘。在武汉,最高当局对他的请示也是一推再推,始终就是一个“拖”字。史迪威上校觉得自己象只被一道道绳索捆住了手脚的饿狼,眼看着别人忙着四处撒网,而自己却只能干吼。他觉得他简直要发疯了。

后来史迪威上校利用同窗好友马歇尔将军收拾了他口中“迂腐的小官吏”麦凯态。然后又巧妙地利用罗斯福对中国战场的关注,通过美国政府对最高当局施加压力。史迪威上校终于获得了成功,他领到了一张能在中国各地四处“旅行”的通行证。

当史迪威上校在兰州结束探查苏联对中国的军援情况而返回武汉时,觉得这座城市有了令他吃惊的变化。中国人的情绪随着台儿庄的胜利,一夜间振奋、高昂起来。用史迪威上校的话说就是“举国上下欣喜若狂。”人们不再怀疑日军也是可以战胜的了。武汉,史迪威在军界、新闻界的一些同情中国的西方朋友,这时都说中国最后能胜,他虽未必赞同,当下却也点了头。

兰州之行,使他错过了随汤恩伯军团观察台儿庄战场的良机,史迪威上校本来是有这个机会的,但麦凯布却严令他这时去兰州。为此,他对麦凯布简直是恨入骨髓。

好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错过台儿庄大捷观战的良机,史迪威上校却在李长官的帮助下在武昌见到了使日本现代化部队诞生以来第一次遭到惨败的中国名将黄浩然。

“将军,对于你创造的胜利我深表钦佩。但是就一般的战术角度而言,我认为贵国政府的军队缺乏进攻的勇气!依靠防御是不可能赢得战争的!只有积极的进攻,才能尽可能多的消灭日本人。”

这是史迪威正式的开场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