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战争的味道(2 / 2)

主宰江山 汉风雄烈 3267 字 16天前

俄军的第五、第七两个骑兵师总共也才万人不到,再加上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和高加索的哥萨克,俄军的骑兵力量也只是接近两万骑,而且这些骑兵不可能全部都在乌拉尔河的东岸。

这样强大的骑兵力量在董威带领的骑兵主力没有赶到前线之前,自然是占足了机动优势。但是现在,倒霉的就该是俄军了。

董威带领骑兵来的非常迅速,接到南京对俄正式宣战的消息后,董威就带领着骑兵直冲里海而来,把自己的辎重部队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能扑捉到不少撤退不及的俄军骑兵,收获一定的战果,对之前俄军的猖獗活动给予了狠厉还击;而坏处就是——这是一锤子买卖,干了第一仗之后,整个队伍就丧失了继续打下去的机动能力。因为他们的后勤辎重没有跟上,三个骑兵师现在只能依靠着乌拉尔河以东区域的兵站储备,以及遍地的枯草来填饱人马的肚子。

土尔扈特汗国为什么要这么快的在里海省征召民壮和民兵?

那就是为了尽快输送军需物资和给养上前线。

俄国人在最初的时候被董威的还击打了个措手不及,但现在他们也回过神来了。中国人的战马保持不了足够的营养,现在不管是战马的状况还是骑兵的状况,都处于非正常状态。而这正是俄军大举反击的好机会。

中国骑兵的士兵就算缺上几口吃的,他们依旧拥有不俗的战斗力;但是他们的马匹呢?

士兵可以是坚定的爱国者,可战马能爱国吗?

饲料的不合理和份量的不足会严重影响到战马的状态,在战斗中,它们的表现就是冲刺速度变慢。

这会严重的影响到国防军骑兵的战斗力。

而且寒冬很快就来了,小河上已经结了冰的。

大量的军需物资必须尽快的从前进基地运送到第一线的战场上去。

不过西北的状况很凑巧的应征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今年哈萨克草原上的冬季来的早了一些。才到农历的九月份,小雪花就哗啦啦的飘落了下来,并且越下越大。

这给运输部队的运送更增添了麻烦。尤其是那些已经在路上的辎重队。

寒冬凛冽,大雪纷飞。阵阵狂风刮去残雪扫打在脸上,就像是一把把割肉的刀子。

夯土路面被冻的如生铁一样坚硬,大道上白雪已经积了半尺多厚,早就看不出原先的摸样了。前方大雪纷飞,透着片片飘舞地雪花一面火红的军旗从风雪中露了出来,接着一组车队也缓缓地从东边驶过来,车队最后飘扬的,又是一面血色红旗。

足足一个营的押送部队,内中还包裹了一个骑兵队。随队的民壮多达一千多人,拉车的牲畜也有七百多头。

车轱辘碾响积雪,这是陈汉运输部队的一种现况。中亚距离陈汉内陆腹地实在是有点远,就算是这些年被抓紧建设的伊犁,距离里海的直线距离也有小5000华里,真实距离更是超过6500华里。

而巴尔喀什湖和费尔干纳盆地东侧作为陈汉在中亚的两个‘堡垒’,距离里海的实际距离也纷纷超过了4000华里,所以这么漫长的运输线,完全依靠后勤部队维护是不现实的。陈汉必须就地征召大量的当地土著。

当然,陈汉也在蒙古四汗国和哈萨克三汗国境内立下了一些储备库,内中储备了海量的军需物资。

但为了安全起见,这些军需物资储备库也只能设立在远离乌拉尔河,远离里海的地方。

不说设在咸海西北了,距离乌拉尔河东岸怎么的也要有五六百华里。

而且别看储备库里的军需物资如山一样众多,一打起仗来,二十万大军的耗费能轻而易举的抽干这座储备库的最后一粒粮食。要想保持军需物资的充沛供应,那还必须看薪疆,必须看巴尔喀什湖和费尔干纳盆地。

这场战争里,伊犁就是中国的大后方——就好比后世的西川,巴尔喀什湖和费尔干纳盆地就是华中,是能被战争影响到的地方,而里海、咸海、乌拉尔河东岸那就是东部沿海了,是可能被战争直接打击到的地方。

不管是国防军还是民壮,现在全都是蓬头垢面,脸蛋冻的青白,嘴唇发裂。浑身上下都被雪花染白。

就连骑兵都不再肆意的在队伍前后周遭奔跑侦查了,步枪被紧紧的用棉套包着,腰间配着手枪和短刀也都被棉套、麻布包裹着。这大冷的天气,刀枪长期露在外面,刮了风雪去,片刻的工夫就结成了冰冰。遇到战事了,枪打不响,刀抽不出。

而这支运输队的押送物资主要是粮食和罐头。一个个大木箱子上都盖着封条,在一辆辆敦实的平板车上码的整整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