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已经恢复了平静。
裴矩充分利用了他这个老洛阳人的优势,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搭建起了整个洛阳的管理系统。从北地抽调出来的一大批精兵强将与武威书院提前毕业的学生们一起,充实了各级官吏。这些人对于如何收拾乱摊子,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经验,现在也只不过是照方抓药而已。
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新的胜利者不大开杀戒,给他们一分活下去的希望,那么,绝大部分的人,都老实得跟鹌鹑一样,上头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做。
随着漕运重新开通,粮食进入到了洛阳,洛阳人心基本就定了下来,在李泽等人扶太上皇李俨的灵柩进入洛阳的时候,洛阳已经井井有条了。
一个个的坊市开始进入了正常的轨道,商铺重新开业,来自北地的商人们以及供销合作社通过各种渠道,把货物塞满了一个个的铺子。
工坊里也有了烟火气。来自官方的订单交到了工坊主们的手中,为了让他们迅速地开张,官府甚至提前预付了一部分的订金。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在过去,这种官府的订单,除了一些有背景的工坊主之外,剩下的人,压根儿是不敢接的。因为一个不好,一个订单,就能让一个本钱不厚的工坊主倒闭破产。
整治他们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看官府的心情如何。
但新的官府与过去好像有了很大的区别,在提前支付了一笔订金之后,同时交到这些工坊主们手中的,还有一份产品的达标说明,只要达到这些标准,官府便会照单全收。
这些措施迅速地让洛阳这个大唐最大的商业都市活了过来。工坊主们有了钱,便可以拿去购买原材料,可以支付工们的工资,而拿到钱的工人们,亦可以用这些钱去购买他们需要的日常物资,那些塞满铺子的商品,虽然缓慢,但却仍然在一点一点地流入千家万户。
交给这些工坊主们的订单,都是有针对性的,每一样,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比方说制作棉衣棉鞋,制作帽子,手套,制作干粮等等。
而除了这些,洛阳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
因为战火,洛阳有大量的房子需要翻新,街道需要清理,大量的货物进入洛阳,需要人搬运,男女老幼都被裴矩以及新的官员们动员了起来投入到了劳动当中。
有活干,有钱拿,即便是寒风呼啸,但每一个人,仍然干劲十足。
一天一结帐,每天都能拿着一个个沉甸甸的铜元回到家中,可以用这些铜元换来粮食,菜疏,哪怕是几个咸菜疙瘩,一些的咸鱼,却也让人对明天充满了更大的希望。
当然,要做到这一切,需要往里面投入大量的银钱。
但这一次,朝廷却并没有往里面投钱。
参与这件事情的是一家民营钱庄,兴达钱庄。
兴达钱庄最主要的两个股东,一个是博兴商社,一个是通达商社,成立之后,又吸引了数十家北地大商人投资入股,使得兴达钱庄的实力无比雄厚。
河南总督裴矩向兴达钱庄贷款,开了官府向民营钱庄贷款的先河。
是贷款,不是摊派,更不是乐捐。
当然,兴达钱庄有这个底气敢第一个吃螃蟹给官府贷款,也是因为他本身的背景就极其雄厚。博兴商社的背后是耶律奇等人,通达商社的背后,原本只有一个唐吉,但随着厉海,袁潭等人的加入,使得他们的背景也不容小觑,更何况,在兴达钱庄的股东里面,还不乏诸如高雷,王铎等一众前大唐高官。这些人现在虽然退下来了,但作为在李泽的崛起过程中或多或少做出过贡献的人,这些人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并不小。
有了这些人背书,兴达钱庄自然不怕裴矩赖账。
而裴矩也觉得自己完全还得起。在朝廷拿不出来钱,武威钱庄的贷款利息有些高的情况之下,选择兴达钱庄便顺理成章。现在的他,只想要钱进来。等到洛阳完全恢复过来,这点子利息,这点子本钱,不过就是一点毛毛雨而已,光是洛阳的几个商业坊市,一天的流水量就有多大
更重要的是,裴矩也知道,推动这件事情的背后真正的那只手,是户部尚书夏荷。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之下,夏荷为了弄到钱算是绞尽了脑汁,兴达钱庄的成立,就是她多方游说的成果。商人们是有钱的,但他们总是把自己的资金都投入到那些见效快,来钱迅速的项目当中,象推动一地重建这样耗资多,见效缓慢的项目,他们一般是不感兴趣的。而且也不是任何一家能承担得起的。
但把他们拢起来就不一样了。
大家联合在一起,不需要伤筋动骨便可以把事情做起来,而做为一项长线投资,一项稳赚不赔的投资,还可以对冲他们那些收益高,但风险同样很大的项目。
这些人一拍即合。
现在的夏荷确实是被逼得有些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