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岭南事(上)(1 / 2)

寻唐 枪手1号 2712 字 27天前

广州港码头之上,人山人海,旌旗飞扬,既有着刻意的组织,也有着自发的涌现。这个港口,是大唐对外交易的窗口,虽然大唐在一年一年的衰落下去,商业交易也随之而跌落,但这里,仍然是东南最为富庶的地方,百姓的日子,过得还是较为滋润的。

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皇帝依然是神圣的,高不可攀的存在,但现在,他们岭南的女儿,将要成为大唐的皇后了,这可是开天辟天头一遭。不管怎么说,都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今天,朝廷的迎亲队伍将抵达广州港,自然要前来看一个稀罕。

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看热闹、看稀奇的百姓让向训也有些猝不及防,紧急调了三千军队前来维护秩序,这才有效地控制了场面。

虽然乱了一阵子,但向训还是很得意地,在他看来,这是自己颇得民心民意的最有效的体现。

整个港口已经被全部戒严了,所有的船只全部下锚,每艘船上,都有士兵进驻,更多的士兵穿着簇新的战袍,肃然林立于码头之上,于喧闹之中又另外隔离出了一个清静的地方。临时搭起的暖棚里,大人物们安坐其中,一边饮着热茶,一边热切地议论着这一次的联姻,对于岭南,甚至于对整个东南的局势的影响。

向训,自然是这些人的中心。

五十有五的向训,世居岭南,三十五岁之时还是一介县尉,二十年前,席卷大唐的那场暴乱,岭南亦未能幸免,借助本家在岭南的势力,向训组织兵勇协助官兵平乱,屡建战功,官职也扶摇直上,到暴乱被平息之下时,他已经是岭南节度使了,从县尉到割据一方的节度使,他只不过用了三年时间。

统治岭南近二十年,向训的官声,还是算不错的。哪怕他亦是靠着岭南的豪强大族立足,但岭南豪强与其它地方的豪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这里的大族,更重视商业,广州港给他们了一个对外的窗口,而商业所带来的利润,显然不是在地里刨食能比的。

在岭南诸地,土地兼并并不十分严重,土地价格也并不高,倒是一些重要的商埠里,一个好的位置的铺面,价值万金。

商业气氛浓厚的岭南,给了普通老百姓获得更好生活的条件。

有足够的土地让他们耕种,即便是没有土地,但去给人当伙计,即便是在码头上当苦力,也是能活下去的。

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能勉强活下去,他们就认为,官府还是很不错的。

岭南执行的仍然是府兵制度,但常备甲士却也足足有两万余人,一旦岭南全部动员起来,十万大军,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也正是岭南向训的实力在东南独树一帜的原因。

李泽崛起于北方,朱温篡唐自立,这让向训看到了机会。这个时代,已经进入到了靠武力说话的时代了,谁的拳头大,谁说话就更有理一些。

自然已经礼乐崩坏,那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这正是向氏走出岭南一隅成为天下豪门的大好机会。

然而向氏世居岭南,在东南一带虽然威名赫赫,但对于大唐帝国来说,东南一地,从来都不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在长安洛阳这些地方的人看来,岭南这样的地方,那可是极为偏僻苦寒之地,只有那些犯官才会被发配到这些地方来受苦。

在这样的一个映象之下,向氏在天下的影响力,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武邑的要求,让向训喜出望外。

对于现在北狩武邑的大唐朝廷现状,向训自然是一清二楚,皇帝只是一个摆设,真正掌握一切的是年轻的独相李泽。当然,在朝廷之中,也还有一批像薛平,韩琦,田令孜这样的忠心耿耿的保皇派。如果没有这些人,恐怕也就没有这一次与向氏的联姻了。

孙女嫁过去了,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但向训并不在乎这个,对于整个向氏家族来说,这是从天而降的好消息,不管怎么说,孙女儿过去之后,就是大唐名正言顺的皇后,而向氏一族,也将因为这一次的联姻而名扬天下,从一个地方上藉藉无名的节镇,一跃而成为天下瞩目的中心。

不仅仅是后族这么简单,朝廷的情况,有识之士都是很清楚的,向氏此举,可不单单是向朝廷表示忠心,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摆在了李泽的对立面。

而且,是一个有资格站在李泽对立面的人。

这便是向训想要的。

至于孙女儿嫁过去以后幸不幸福,以后会不会有性命之忧,在大局面前,向训压根儿就没有去想过。

向氏子孙,自然要为向氏的大局服务。

与李泽、朱温这样的人物一齐竞争,向训并不惧怕,从一个小小的县尉走到如今,他几乎一直都在胜利,即便是小有挫折,也从来没有能逆转他向上的势头。一次次的胜利,铸就了他强烈的自信,而掌管岭南这些年来,岭南从当年的暴乱之后一满目疮夷,变成了现在的富庶,给是让他觉得,如果给他机会,他也能把这个天下治理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