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二章 一点苗头(2 / 2)

刘全礼一路小跑跟在身后,李晔忽然停下脚步,看着他,刘全礼年纪也不大,二十多一点,李晔对他忌惮,全是来自于其宦官的身份,当初大宦官刘季述和他干儿子王仲先,留下的心理阴影太大了。

李晔到现在还心有余悸,中晚唐是宦官们的高潮,清理一波,又起来一波,连皇帝登基还要看宦官们的眼色。

韩全晦缺点多,好控制,李晔想留他则留,不留他一句话的事,如今能站在朝堂上,全凭李晔为靠山。

张承业不用多说,实心用事,李晔几次把长安托付给他都没出事。

刘全礼按道理来说,也算是从龙之臣,还是最先认识的人,里里外外,尽心尽力。

只是李晔总觉得看不透他。

不,应该说是看不到他的弱点。

这样的人要么就是没有弱点,对皇帝和大唐死心塌地,要么就是城府深不见底,善于隐藏。

作为皇帝,又是处在这么个纲纪崩丧的时代,李晔只能以恶意揣度他人。

清流和世家在大部分时期都是划等号的,在李晔的底层文人阶层没有起来之前,不能让他们一家独大。

武人崛起为害不浅,但世家和清流崛起,同样不是社稷和百姓之福。

韩全晦已经靠边站,玩不过他们了,总不能把张承业推到前排去吧?

“朕准备给你派个差事。”

刘全礼一愣,“奴婢只愿服侍大家。”

“你的心意朕知道了,不过大唐社稷和百姓更需要你,韩全晦为三司外使,你为三司内使,钱粮转运使,清理各州县的杂税,统一为秋税,朕给你一千老兵,另外让皇城司武元登协助你,其他人你自行在宫中挑选。”随着地盘的扩大,境内的税赋同样成了一个大难题。

皇庄还好说,有得力干将元景成。

但各州县的赋税,收多少,怎么收,唐廷全无掌控之力。

这次科举之后,李晔的知州制度就要全面推行了。

世家大族富户隐匿田产农奴,州县随意加税,都是传统痼疾。

就看刘全礼的刀子快不快狠不狠。

“你是个人才,留在朕身边埋没了,你放手去做,只要有利于大唐,有利于社稷百姓,朕给你撑腰。”

实际上,这个差事并不好办,很容易就成了众矢之的。

“奴、奴婢、遵旨。”

只要不让他们沾染军权,宦官就只能依附于皇权。

一千老兵大多是伤残,或者年纪过了四十的人。

为大唐浴血奋战,李晔总要给他们找个容身之处。

“去把薛广衡找来。”李晔对身边亲卫道。

过不多时,薛广衡匆匆赶来。

“去查查一个名叫汪士凡的士子,不要惊动他。”

“诺!”

下午的时候,薛广衡就回来了。

“回禀陛下,汪士凡、连日住在平康坊南曲。”

李晔一阵苦笑,如此做派,十有八九就是王师范了,“点十几个灵光点的亲卫,跟朕去会一会这个汪士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