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争权夺利(1 / 2)

李晔看差不多了,就准备抬腿走人。

没想到崔胤站了出来。

李晔看到此人就像心里吃了个苍蝇,但就是拿他没办法。

清河崔氏一门比大唐还要源远流长,从魏晋时,已是名门望族,李晔虽然对他们没什么好感,但也不敢太得罪,更何况他背后站着朱温。

把这些明面的卧底都干掉了,只会让其他卧底潜伏更深,危害更大。

别看李晔是皇帝,一举一动都要想清后果,如履薄冰。

没等崔胤开口,李晔先堵住他的嘴:“崔爱卿,迎请梁王还是算了,目前朝廷还过得去,梁王比较忙,不麻烦他了。”

崔胤老脸红了红,尴尬道:“陛下误会了,臣这次不是迎请梁王,而是朝廷既然拿下两州,总要派遣得力之人坐镇,臣不才,毛遂自荐,愿替陛下镇守潼关!”

李晔再次一口老血涌上喉头,今天让你去潼关,明天你就解开裤腰带让朱温长驱直入了。

怎么一个个这么无耻啊?

难怪历史上昭宗下场这么惨,成天身边就是这些玩意,能不惨吗?

李晔一脸感动,“崔爱卿公忠体国,想朕之所想,忧朕之所忧,去守个潼关太屈才了,不行,朕身边绝不能少了崔爱卿这样的大才,朕意拔擢崔爱卿为中书右侍郎,同平章事!”

紫宸殿里忽然安静起来。

接着就是一人大声疾呼:“陛下不可,崔胤于社稷无尺寸之功,怎么能加封宰相?”

崔昭纬直接跳了出来。

韩全诲也尖着嗓门道:“陛下三思啊。”

两人水火不容,现在却穿一条裤子了。

秦国统一天下,设丞相,各代沿用,但到了汉末,曹操始作俑者,以丞相之位总揽大权,之后各朝对丞相之位非常谨慎,到了北周,杨坚以丞相之位夺了外孙之位,设立三省六部制,丞相就彻底成了历史名词,唐在隋朝制度上做了创新,弄出一个同平章事,被时人称为宰相。

丞相一人大权独揽,对皇权构成一定威胁。

而宰相行使丞相部分权力,却由多人担任,大致上,三省的长官加了同平章事的,都是宰相,宰相多则五六人,少则二三人。

人少,权力就大,人多,权力就被分散了。

眼下朝中宰相三人,首相韩全诲,次相崔昭纬,再次韦昭度。

韦昭度在丢失西川大权之后,基本就成了透明人。

朝中大权由韩全诲、崔昭纬把持。

这两人都不是什么好鸟,贪权如命,怎会让崔昭纬来分权?

李晔就是要让他们专心窝里斗,不掺和自己的事。

很快,朝堂吵作一团。

三人拉帮结派,都有自己阵营。

李晔早对朝堂上的“爱卿”们死了心。

诏令已经下达,接不接受是他们的事,李晔不打算收回。

看了一会儿诸位爱卿的丑态,李晔回宫休息去了。

知道皇帝前线得胜,宫中难得大方一回,到处点着灯火,欢迎皇帝李晔回宫。

李晔不是个小气的人,把手上仅有的一点金银赏赐下去,宫人们欢喜异常,连连叩谢。

自黄巢之乱起,大唐一天不如一天,宫人的日子也一天不如一天。

李晔先去见了皇后,皇后难得的穿了一身新衣服,备了一桌酒菜,见了李晔,眼睛里都是水气,平原公主可能被提前支开了,没见到人影。

皇后的心思,李晔怎会不知,到这个时代半年了,李晔完全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把平原当成自己女儿,把皇后当自己妻子,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风雨同舟的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英素这些年跟着朕受苦了。”李晔动情道。

皇后何氏出身蜀中小户人家,黄巢之乱,昭宗随兄长僖宗避祸蜀中,结识皇后,自此倾心,两人感情一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