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怨恨君王错听谗言明写历史借古喻今(1 / 2)

建安风骨 李景荣 1394 字 4天前

曹植的《九愁赋》通过代屈原陈辞,叙述了屈原受奸人陷害而被顷襄王放逐的悲惨遭遇,明写历史上的屈原,暗写作者自己的悲愤。这篇拟屈原发愤抒情之作,颇为后世人的推崇,是一篇借古喻今的佳作。

为了解此赋的背景,前因后果,首先将屈原这个人物做些简略介绍。

屈原的生平约在公元前40—78年间,名平,是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初辅佐过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怀王起初对他信任,但楚国当时国内外都有尖锐的斗争,内政上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也表现在外交上亲秦与亲齐两派的斗争。怀王使屈原造宪令,正在起草之际,上官大夫为探听内容,就想偷去看,但不得逞,上官反污蔑屈原泄露机密,恃才矜功。怀王不察遂疏远屈原。秦惠王见有机可乘,就派张仪至楚挑拨,并许怀王于地六百里,但要与齐绝交。怀王既绝齐,又未得到土地,大怒而发兵攻秦,齐亦不来救,怀王大败,丧师失地。昏庸懦怯的怀王,为小人所包围,终于走亲秦道路,采取了对秦妥协投降政策。放逐了屈原,而怀王被迫入秦而不得回国,后死于秦。顷襄王继位,以弟子兰为令尹,完全采取了对秦妥协投降政策。屈原痛恨子兰而斥责,襄王反而将屈原长期流放于江南,在此间诗人写下了大量不朽的作品,抒发了忧愤的感情,并斥责揭露了群小雍君误国之罪行。而后乃投汩罗江而死!(此江为湘江支流,在湖南省东北部,汩罗县建有屈子祠,屈原墓等)

顾名思义此赋篇幅较长,谓《九愁赋》乃愁思之多,因而分作上下两篇介绍,每篇分为三段,上篇内容于下:

第一段:“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践南畿之末境,越引领之徘徊。眷浮云以太息,顾攀登而无阶。匪徇荣而愉乐,信旧都之可怀。”

开宗明义,第一段即写屈原流亡南疆,思念都城,心怀怨愤。“南畿”指楚国南部地区,顷襄王时屈原被放逐江南,流亡于浣湘一带山林泽畔。在那里徘徊,眼望浮云,翘首以望“旧都”即楚国京城郢城(今湖北的江陵)。

第二段内容:“恨时王之谬听,受奸枉之虚词。扬天威以临下,忽放臣而不疑。登高陵而反顾,心怀愁而荒悴。念先宠之既隆,哀后施之不遂。虽危亡之不豫,亮无远君之心。刈桂兰而秣马,舍余车于西林。愿接冀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因流景而寄言,响一绝而不还。”

该段是写屈原被小人诬诉,而“时王”指顷襄王却缪听。(襄王熊氏,名横乃楚怀王之子)“受奸枉”,指楚令尹子兰诬告中伤屈原,使其受到不白的冤枉。此两处所谓“时王“,亦隐指魏文帝曹丕、“奸枉”亦隐指监国诬奏曹植“醉酒悖慢,劫挟使者”之事。“天威”指君王的势力、权威,“放臣”是说顷襄王将屈原放逐江南。此处以隐指曹丕贬曹植为安乡侯之事。“高陵”即高山远望,心中万分惆怅。“念先宠”,当指楚怀王对屈原的恩宠;此处亦隐指父王曹操对他的恩德。“远君”是说今日君王对我不再恩爱了。“秣马”割来兰草喂马,让车子在“西林”等待,愿北归的鸿雁给我捎个信,那知秋鸣叫着高飞而过再不回来。屈原《思美人》中有:“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之句。

第三段内容曰:“伤时俗之趋险,独怅望而长愁。感龙鸾而匿迹。如吾身之不留。窜江介之旷野,独渺渺而泛舟。思旅客之可悲,愍予身之翩翔。岂天监之孔明,将时运之无常!谓内思而自策,

乃昔之愆殃。以忠言而见黜,信毋负于时王。俗参差而不齐,岂毁誉之可同。竞昏愚以营私,害予身之奉公。共朋党而妒贤,俾予济乎长江。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愁慊慊而继怀,唯惨惨而情挽。旷年载而不回,长去君兮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