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曹植的《洛神赋并序》,擬分作上、中、下三篇介绍。因为此赋篇幅较长,加之这篇赋文是我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辞赋佳作,是曹植赋中的名篇,也是戏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洛神赋》上篇
上篇包括序言和一、二段。
《序言》: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fú)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第一段曰:“余从京城,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huán)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顿。尔乃税驾乎蘅皋(hénggāo),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miǎn)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dí)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第二段曰:“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fǎng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辅靥(yè)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máo),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tuān)濑之玄芝。”
《序言》中说:“余朝京师”,是说我到京都洛阳朝见皇上。回来路过“洛川”即洛水,流经洛阳,至巩县入黄河。古人说,洛水之神名叫宓妃。乃伏羲氏之女,传说因渡河溺死落水,遂为洛水之神。“感宋玉”宋战国时屈原弟子,楚国有名的辞赋作家。神女之事乃宋玉在《高唐赋》、《神女赋》中写到的故事。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泽见高唐云气,遂问宋玉是何气?宋玉说先王游高唐,曾梦与巫山女相遇,神女别时云:“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此气即为云气。是《神女赋》中写“其夜,王寝,果梦与女神遇,其状甚丽。”后巫山云雨成为诗词等文学作品中常用成语。
第一段写的是从京师返回封地途中,在洛水见洛水女神的情景。
“归东藩”指曹植封地邺城,因在洛阳东北方,故称东藩。“伊阙”,山名,在偃师县东南,“通谷”地名,亦称大谷,登上景山太阳已经西斜,车慢马倦,在此住下。“秣驷”喂马于灵芝之田。于是漫步于林间,放眼远眺那洛川,此时精神突然恍惚,低头看时“未察”没有发现什么;抬头仰视,突然眼见一位倩丽的美人站立在山崖之边。我忙问随同的车夫,你看见远处那人了么?是那样的美丽。车夫回答:我听说洛水有一位女神,名唤宓妃,“君王”称曹植,你看见的女神莫非是她,(车夫显然没有望见)她是什么样啊,我愿听你讲讲。
第二段对洛神女的描写,从女神姿态、容貌、穿戴乃至动作,将女神的形象写得楚楚动人,为第三段作者写产生爱慕之情打下了伏笔。
我告诉他说,女神的形态,“翩若”轻盈犹如惊飞之鸿雁,游动的优美若蛟龙似水,容光焕发如秋菊,体态丰盈如春松。若隐若现像薄云遍月,飘忽不定,像风卷雪花飘舞。远处观之,皎洁似太阳生于朝霞;近而观之,似芙蓉出水般的亮丽。“秾”肥也,是说神女体态不肥不柴,胖瘦而适中。两肩轮廓分明,如刀削成。“腰束”腰部围着的白绢,如杨柳细腰般的婀娜。颈秀长且洁白,不施膏脂、铅华。“云髻”、“修眉”指发髻高高豎,长眉细微微。红唇鲜艳,牙齿明洁,明亮的眼睛顾盼流连。“辅靥”即脸上的酒窝,在颧骨的下方,美丽的姿态艳而脱俗。神情温悦宽和,语言柔美动人。“奇服”服装奇异,骨像犹如画中人,身披罗衣,。“璀璨”光彩夺目,佩戴的首饰有花纹的佩玉,黄金的绿玉,身缀的明珠闪动着亮光,身拖轻薄的绢裙,“踟蹰”徘徊于山崖之角。轻身上举,遨游嬉玩。左有五彩羽毛的彩旄,右荫桂木做的桂旗,洁白的腕臂伸向水边,采摘流速湍急水中的灵芝。
《洛神赋》中篇
中篇包括三、四段
第三段的内容曰:“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dì)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识兮,惧斯灵之我期。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洛神的“淑美”、美丽使我心神动荡颇不宁。“无良媒”没有介绍人来沟通我的爱慕,只好借目光来传送言情。为了表达我的诚意,便将玉佩解下送给她。佳人不仅善美,而且懂得礼法,她不仅收下玉佩,且“抗琼珶”举起琼玉做为回答,指着深渊处定为约会处。我却犹豫而怀疑,怕的是洛神不守信用。我收敛起笑容,“静志”心也安奈下激动,“礼防”,还是按照封建制度男女授受不亲礼法,耐心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