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曹丕《善哉行》中的诗句,是仿他父亲曹操的《神龟虽寿》风格写的,均为四言,也颇有气势。但在诗句意境、雄心壮志、连词叠句、打动读者心灵都要略逊一筹。所不同的是曹丕这篇借写旅客怀乡感情,抒发自己的苦闷。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采薇”,薇是野生的豆科植物,戍卒采集可以充饥,借用说出人的痛苦。“群雊”,是说雌雄的野鸡求偶的唤声。“郁郁”形容林木的茂密,古越人歌中有:“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名句。曹丕感慨,岁月如驰骋的跑马,怎么能使我高兴呢!
“汤汤”形容河水奔流水的样子。“有似客游”,将外出的游客和漂泊的舟相比,“转”是回旋。“薄”是停靠的码头。“策”骑上我的好马,载我超前奔走,莫把忧愁记在心上。
曹丕写这首诗的背景是,建安17年(公元1年),他随其父曹操南征孙权,进军濡须口,由于吕蒙(鲁肃亡后,吕代肃为大都督)立坞,曹军步骑难以进入,双方坚持月余,最后曹操终于撤军。在这前一年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但却未被立为世子,立嗣之事未决,故曹丕对这次出征持冷漠的态度,以游子之心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此诗与他前一年,写作的《感离赋》,内心的惆怅是一样的。曹丕说:“建安16年,父王率军西征,余居守邺城,老母兄弟皆随从,心中不胜思慕。”“不胜思慕”含有极其不可言状的苦衷。曹丕所表现的寂寞暗淡的心态和《善哉行》诗中的心态完全不一致。说明他对立嗣之事表现了不满。魏文帝集诠释中说:连曹植都有察觉,而安慰他“愿我君之自爱,为皇朝而宝己”。其实丕、植兄弟立嗣之争,双方内心都是很复杂的。那次出征曹植写的《离思赋》说曹丕留守魏都邺城,曹植抱病随大军西行。从征前,曹植并未显得高兴,而相反为即将离开邺城而伤感。原文是:“植时从焉,意有忆恋”,“愿我君之自爱,为皇朝而宝己。”不是指曹丕,“我君”似当指曹操,“为皇朝”句,意应是为汉朝建功而珍爱自己。
笔者认为宰相府中,人们各自的利益不同,从人们的内心世界也表现了不同。曹操那次出征,除丕、植二人的表现外,曹丕夫人甄氏曾作诗《塘上行》一首,据说是写给曹植的,否则曹植的《离思赋》中为什么会有“意有忆恋”之句,事实究竟如何?待我写到曹植时再做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