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落,像是为印证朱棣的话,院子里传来了熙儿稚嫩的童音:“父王来了!?父王,三宝他说您要带我出去!”
仪华本还欲拒绝,却听熙儿兴奋的声音,想起儿子这一月里大多被拘在院里,只有朱棣在此次北征途上,选的一个内侍陪着身边玩耍,心里到底不忍让儿子失望,也就默认同意了。
——————
一行十三四人,做了寻常富户家的装扮,乘马车向最近的县城驶去。
因为七夕之夜,是晚上才点莲花灯,一路上行程不赶,可以欣赏沿途风光,不觉惬意。
天将向晚之际,马车驶入了县城,在一个巷道口停下。
巷道往里走十余步,有一家三扇门宽的小馆子,里面一眼能望到头,就四五张木桌,条形长凳,以及靠着门口的酒柜。
此时馆子里没有人。只有一对五十多岁的老夫妇,看样子他们应该是老板。
仪华诧异的走进去,见马三宝熟门熟路的引他们坐下,又向那对老夫妇点了菜,而老夫妇也不甚惊慌他们进来,心中更是疑惑重重。
朱棣似知道仪华的疑问,坐下不久,便解释道:“这里酒很够味,比起蒙古人的酒还烈,做的小吃也地道。我在营中久了,偶尔就会过来一次。索性骑马来回,也就一个时辰,也不大耽搁什么。”说着,嘴角添了一丝笑意,道:“说来,这地还是五年前,士弘(朱能)发现的,后来就成了常来的地。”
菜上得很快,还在说话的时候,三碗热腾腾的馄饨、四碟下酒的小菜、一盘白面馒头并一大碗白酒,已经麻利的摆了桌。
大碗酒一上桌,初进巷子时闻到的那一股酒香,立时变得浓烈起来。仪华忽然想到了一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朱棣这样常年待在军中的人,就好喝些烈酒;酒桌上又极容易拉近关系,想来朱棣就常和燕军中的军官来此畅饮。
心下疑惑解了,一抬头,就见朱棣将一脸馋相的熙儿拉到身边坐着,拿筷子蘸了白酒,正要给熙儿喂;那酒不用尝,光闻味,也可想见有多辛辣。当即,仪华一急,脱口叫道:“不许给他喂!”
朱棣身子一僵,动作霎时一停,怔怔的抬头:“你……对我说不许?”
随同进来伺候的陈妈妈、马三宝听见仪华命令的语气,皆是一惊,目光下意识的看向仪华。
这一月来,她态度冷淡,朱棣从未计较,仪华也没注意到,她口气有何不对。待隔着毡帽,感到二人的目光,方意识到有些不妥,却不等她重新再言,巷子口突然传来一道洪亮而诧异的声音:“你们怎么在这?”
*
(~~~~(》_《)~~~~ ,不叫朱高熙。叫朱高煦,~~~~(》_《)~~~~ ,文文就还是叫朱高熙算了,~~~~(》_《)~~~~ )(%》_《%,貌似真的只会写憋屈女,冷酷男,这章改了改,最后还是觉得朱棣热情好奇妙,呃,就被88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