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吴有平只用知道在密支那地区爆发了战斗,却不用直接插手此事。军委就完全不同,此事就该他们负责。通过电报往来,军委基本了解了情况,这才向何锐报告。
“英国人在上缅甸缅甸北部地区主要靠收买当地头领的方式实施控制。缅甸的爱国者们与密支那地区的一个首领发生了冲突,对其发动进攻。正好有一队英国军队受首领邀请,前来镇场面,并非是有意爆发的战斗。”
何锐听完介绍,心中盘算了一下,“后续情况如何”
“现在战斗结束,缅甸民族革命军占领了密支那火车站。想来英国在缅甸的部队很快就会行动起来。”参谋长程若凡给了明确回答。
“西南局的准备情况如何把最近资料给我。”何锐下达了命令。
很快,几大摞资料放到了何锐面前。与这个时代人最大不同的是,何锐很年轻的时候就能看到大量世界各地的地图。毕竟想在世界各地旅行的话,总是要做些准备。
何锐在当时并非是故意要记忆下那么多地图,却的确有了印象。走过很多地方,很自然就能将报告中的数据与地图结合起来。报告的数据显示,滇缅公路进度相当好。雇佣当地劳动力就是对当地进行了经济输血,加上土改,从湖南到云贵的这条交通线沿线的社会秩序恢复的非常好。也也反过来促进了修路的进度。
修建滇缅公路的铁道兵团投入了500名工程师,5000名技术工人,雇佣了40万劳工。到现在完成了滇缅公路一半的建设,另外一半也完成了设计,正在开工。
看完道路建设,何锐拿起了兵站的建设报告。兵站是在后勤交通线上分布的站点,提供包括仓储、休息等服务。其功能大概可以看成高速公路上的诸多休息站。区别在于兵站提供的服务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西南局的报告中,由于兵站本身也为修路大军提供后勤服务,所以每隔30里一个兵站的完成度竟然达到了100。
看到这里,何锐叫来秘书,让秘书给西南局发电报,要求确定兵站的完成度。
何锐又查阅了桥梁修建进度。有些桥梁已经建成,有些桥梁正在修建。不管是完成的还是没完成的,这些桥梁以及道路都以汽车运输为标准准备的。
花了几个小时看完资料,何锐接到了西南局的回电,西南局委员钟义府向何锐确认,全部兵站100的完成了,并且投入使用。何锐立刻要求军委再次开会。很快,以执掌军令的副主席徐乘风,参谋长程若凡,总后勤部部长胡秀山为首的军委成员再次到了会议室。
把自己对资料的评估讲完,何锐说道:“赶日不如撞日,既然已经开打,就行动吧。”
同志们都知道何锐不打无准备之仗,以东北政府与日本政府的战争,何锐准备的极为充分。在缅甸的战争准备的确有了相当高的完成度,但是距离中日之战有很大差距。而且现在对付的并非是日本,而是世界霸主英国。
徐乘风作为执掌军令的副主席,身负重任,他不得不提出不同看法,“主席,何不按照计划走”
何锐摇摇头,“英国人等不及了。再等下去,只会让英国人有充分的准备。既然在密支那开始了战斗,就要把密支那守住。”
程若凡是支持何锐的看法,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英国在缅甸的铁路终点就是密支那。如果英国在这里设防,我们就得绕那些小路,增添了大量的作战难度。我支持主席的看法。”
胡秀山只要完成了总后勤部的工作,就会看地图。整个缅甸的地形此时在胡秀山脑海里浮现出来,就如程若凡所说,密支那距离中缅边境并不远,是英国人修建的铁路终点。
缅甸的第一条铁路,从英国人修建的从仰光到卑谬的铁路,于1914年,英国将铁路从曼德勒延伸到密支那、腊戌。密支那与腊戌这两处距离中缅边境有不到200公里,这200公里山高林密,被称为野人山,非常难以通行。
过去一年时间,中国竭尽全力在野人山中联络当地部落,组织当地革命者建立地方政府,完成交通线建设。野人山也不是完全无法通行,早在唐宋以前,古代南方陆地“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道”就是从现今的腾冲、梁河、陇川一带进入八莫等地,再从缅北克钦邦通往印度。
基于如此细致的理解,胡秀山做着自己的判断。就听徐乘风问道:“我说完,请胡部长发表意见。”
各个国家陆军都有三长官之类的陆军领导者,民国国防军实际上有四长官。军委主席是统帅,并不计入四长官中。
民国国防军四长官中排名第一的是执掌军政的副主席,也就是总政治部主任。这个职务原本由钟义府出任,现在这家伙已经是西南局委员,这个职务的具体事务工作由相关政工部门同志负责。之所以这个职务是四长官明党在国防军中的负责人。以党领军,自然是军政第一。
接下来的三位才能称为三长官。执掌军令的副主席徐乘风,参谋长程若凡,总后勤部长胡秀山。这三人的能力决定了国防军的实力水平,如果胡秀山认为何锐的看法不合理,那么何锐就只能靠他个人的职权与威信来对军队体系下命令。这些命令都会被执行,不过一旦失败,何锐要付出的代价其实非常大。
胡秀山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继续思考了片刻,整理出自己的问题,这才开口说道:“从陆战角度,我认同主席的看法。现在的后勤运输能够维持至少2000人的战斗规模。一旦夺取了铁路,在山地作战中,我军能够撑两个月。两个月后,总后勤部确定援助一定能够抵达。”
徐乘风身为军令长,并非是简单执何锐的命令,虽然程若凡与胡秀山都支持何锐的看法,徐乘风依旧没有简单的随大溜,“主席,我想请问战争后续。”
何锐已经做出过判断,果断答道:“战争是政策的延续。英国的政策是维护其殖民地的统治,这从英国强调多米诺骨牌效应就能看出来。我们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英国就要全力避免连锁反应。英国当前的经济政策只有两个字,还债扩大战争对他们压力太大,所以徐乘风同志,我要求你来推演一下,英国能够调动的部队都有哪些”
徐乘风想都没想,立刻答道:“英国现阶段能调动的是印度殖民的军队,在几个月内,他们能调动的依次是,马来亚殖民地军,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军团。加拿大距离缅甸的距离比英国还远,在加拿大军团抵达之前,英国陆军中的机动部队也应该先抵达了。除了殖民地部队外,白人组成的军队在3050万之间。”
何锐点点头,“我原本也不想这么早发动进攻,但是当下看来,缅甸人民的反抗比我们想象的激烈。这也应该在英国意料之外,所以我们现在动手,也是出其不意吧。毕竟连我们自己都在意料之外的事情,英国人怎么可能想得到。”
徐乘风没有继续反驳。由于中英之间上次交手已经是1900年,25年后的今天,徐乘风也无法确定英国的陆军水平。纸面推演上,民国国防军是全面胜出。从单纯的军事上看,徐乘风的不安更多源自于不确定,而不是后勤准备是否充分。
就在徐乘风想找出让自己不安的几个要点,就听何锐继续说道:“这次行动,我们正好可以用我国人员自发行动为理由,向英国做出解释。因为本来也是真的。至于英国怎么想,就随他们去吧。”
徐乘风现在找不出支持的理由,也没有强烈反对的理由。最后,徐乘风横下心来,“既然这样,就这么干吧。”
何锐能理解徐乘风的感受,那就是在一片的混沌中投入一场战争。何锐能清晰看透问题,只是因为何锐利用政治经济学从历史下游反推,能够明白英国此时的难处。正想给徐乘风解释,胡秀山开口了,“主席,我唯一不理解的是,英国遭受了这样的损失之后,真的不会奋战到底么如果英国认怂的话,他们岂不是与满清朝廷没什么分别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