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此消彼长(十三)(2 / 2)

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 1750 字 1天前

“你们那边有足够的人手负责缅甸的工作么”程若凡问。

“我们缺的多了。成渝铁路已经开始兴建,炸滟滪堆的航道疏通工作也开始了。这成昆铁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开工完成。铁路到了哪里,哪里的工作就更好展开。”

成渝线是成都到重庆之间的铁路。1903年7月清光绪29年,当时的四川总督锡良会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奏请清朝政府,修筑川汉铁路。川汉铁路预定线路自四川成都,经内江、重庆、宜昌,终点到达湖北汉口。

由于之后的国家动荡,这条线从计划开始后的21年间,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勘测工作,此时能边完成测绘边动工的只有成渝这一段。

钟义府所说的成昆线更是文明党在1923年全国经济布局会议上,也就是何锐主导的全国经济布局规划中提出的铁路计划。成昆线从成都到昆明,让大西南出现了第一条铁路大动脉。

既然要在缅甸与英国爆发军事冲突,钟义府对这条铁路线十分关注,专门向中央发电,请中央提供这条铁路在勘测、制定线路,修建上需要的时间。之后钟义府得到了答复,需要十年。

读者身份证五六37四三陆七伍

在西南复杂的自然条件下,修建这么一条铁路的确需要这么长时间。钟义府并不觉得意外。只是在铁路没有修成之前就发动对英的军事冲突,对民国国防军的压力十分巨大。

程若凡并没有这么多顾忌,“这次只是第一次,等于是先趟趟路,为下次做准备。等铁路修好,从昆明到边境的公路修建好,等下一次打击发动的时候,英国一定扛不住。再说,我们的打击也不会因为和英国签署联合公报而终止。到时候在边境线上都是我们的培训营,那些南亚殖民地的革命志士,进步人士,将在培训营里接受完训练,就会返回国内,为殖民地解放而战。”

钟义府听到这里,只是点点头,却说道:“参谋长,总参谋部在南亚气候下的山地部队编制方面有多大进度”

程若凡拿出一份文件,“这就是现阶段拿出的编制与装备,那些装备已经在生产,其中一部分考虑在西南生产。你们西南局有部门能对接这份工作么”

“最好立刻派人来,我们这边会选拔人员接受培训。西南现在没有能理解现代经济和战争的人才。”

经过基本全军覆没。英国大使蓝普生只能格外的重视中国报纸上公布的统计数据。

进入9月,中国各地都进入秋收。10月,长城以南,淮河以北的地区基本收割完毕。11月份,全国粮食收割完毕,统计数据在报纸上发表出来之后,蓝普生看着报纸,一言不发。

1924年,中国粮食产量3042亿斤,以48亿人口计算,人均粮食663斤。当然,这633斤的人均是全部粮食的人均,而不是小麦、大米这种主粮产量的人均。全国小麦产量360亿斤,人均75斤。大米产量697亿斤,人均145斤。

各种粮食产品的亩产分别为,水稻每亩产161公斤,小麦49公斤,玉米90公斤,高粱79公斤,小米726公斤。水稻的单产是小麦的3倍多。

中国人均农产品产量比英国差了不少,但蓝普生并没有丝毫高兴。以这样的统计数据,以及中国土地使用权的划分后,中国人可以相当平均的获得粮食。这些粮食虽然不足以让中国人吃饱,却也从缺乏粮食的死亡威胁下解放出来。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英国现阶段想鼓动反对何锐的势力,难度加大了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