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鏖战天津(1 / 2)

明末枭臣 魔力鸟 1688 字 1天前

卢象升留下的三千守军面对多尔衮五万多人的围攻,基本上没有抵抗。然后保定城内还没来得及逃跑的百姓全部成为了多尔滚的俘虏,他们中的青壮年男子大部分人被迫给清军运输财货。年轻女子则成为了清军发泄兽欲的工具。那些年老体衰的则被当做累赘予以处决。

洗劫保定花费了整整三天。除了那些不能搬走的建筑物之外,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多尔衮打包带走。如果人手和车辆足够,多尔衮打算连保定城的墙砖都带走。

然后他们朝着下一目标天津出发。整个运输劫掠物资的队伍绵延几十里,甚为壮观,完全无视了一直龟缩在固安高起潜部。

而王扑更是不知道丢在那个角落里去了。面对清军如此肆无忌惮的劫掠,京城整个朝廷的中枢和守卫京城的京营都选择了视而不见不是他们看不见而是二不起,包括皇帝在内都希望这些建奴拿了东西赶紧走。至于抵抗,是不存在的

以至于多尔衮的劫掠大军真正达到了如入无人之境的地步

天津城外迎来了不速之客,当毛钰得知多尔衮洗劫保定之后朝着天津出发,京畿附近的所有明军原地恭送清军的时候,终究还是没忍住,命令孔有德率领第一军,毛友俊率领第四军奔袭天津。在天津卫守军十分不满地情况下将天津三卫的七千多人全部扣押,其中孔有德部队驻守天津城,毛友俊部则沿着运河在城外构筑阵地,严阵以待。与此同时骑兵第1师也完成了登陆出现在天津郊外而骑兵2师则被调往沧州休整并且负责拦截逃散的清军沿着运河北上。河间只留下孔有德的第2师驻守。

毛钰自己也带着警卫团进入了天津,在当地文武官员乡绅十分不满的情况下等待多尔衮的到来。

多尔衮如期而至,只是当多铎率领先锋部队抵达天津准备对天津发动进攻的时候,却在城外遭遇了毛友俊三个师的两个炮团的迎头痛击。

当那些四个轮子的火炮出现在多多铎面前的时候他根本没当回事。他听遏必隆说过毛钰在河间的火炮和普通的大将军炮差不多。但是现在是四个轮子,十几个人推动的是什么玩意难道这些明军想要依靠那些四个轮子的车辆作为拒马阻挡大请骑兵的奔袭

然后他就看到了数百们火炮对着满清的勇士一起开炮的情景。震天动地的相声之后是从天而降的铅弹,带着巨大的动能这段马腿,打碎马头,掀翻马背上的清兵让多铎现场体会了一次当年没有能够亲临的宁远战场。

除了巨大的伤害之外,让多铎震惊的还有这些重炮的射程,这已经超过了他们所缴获大明军队的任何一种火炮,比起大将军炮的射程翻了好几倍。文網

多铎不是轻易服输的人,所以他不顾部队的伤亡和混乱,下令对炮兵阵地发起了冲锋。在他的印象里,这样的火炮再次发射他们基本上就冲到了跟前

然后数千满清勇士吆喝着冲向了敌人,然后一头载入了毛友俊为他们准备好的陷坑这是一个宽约一丈长约三百步,深约三尺的巨坑上面用稀疏的木杆盯着枯黄的树叶和草木做了很好的伪装,一直到前两排的骑兵掉入坑里,整个冲锋的队伍才发现危险连忙勒马试图调头。结果还是有将近两排的骑兵跌入坑中。

这些人有些幸运的在空中跳上马背然后落入坑中。结果不等他们爬出来就遭遇了密集的火枪齐射

远处的多铎看的眼睛都红了,因为这一轮火炮齐射加上这个陷坑和火枪齐射,就有将近五百多清兵倒在了战场上

更加让多铎愤怒的是他们的敌人和天津城成掎角之势在野外几里地的场地上构建了工事将运河的码头也涵盖了进去。这是存心不让己方度过运河北上啊

今天之前多铎对毛钰军队的战斗力是存在怀疑的,他认为鳌拜也好、豪格也好多半是骄傲自大被人偷袭了。现在虽然他面临了同样的打击。但是多尔衮的队伍就在后面,他就不相信毛钰能够让他们放弃天津,还能让他们绕道

多铎在看见远处天津城上那特殊的战旗之后就知道想要如保定那样攻陷天津只怕不可能。但毛钰摆出这种拦路的架势,当道扎营这是在藐视大请军队啊

多铎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看不到的几条河流上,大量的海沧船正在虎视眈眈,如果清军干葱北京到天津这一段北返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止这些

先锋部队被阻截在多尔衮的预料之中,但是这里出现的又是毛钰让多尔衮惊讶因为这等于说毛钰在直隶也是来去自由,对大明朝廷而言其实和清军是一样的而三个师两万多人部署在天津城外,这多少让多尔衮有点怀疑。

如果是这样,那天津城内的守军有多少一万,还是两万要突破这不知道是三万还是四万的军队,需要多少的时间会不会引来明军其他的军队

不过考虑到高起潜部在西面,还有那个不知道逃跑到哪里去了的王朴也很有可能在居庸关到宣府一带。多尔衮决定还是尝试一下突破天津这一带的封锁

为此多尔衮再次提审了马海生。马海生自然也说不出毛钰真正的兵力,他知道毛钰的队伍里火枪是人手两杆,威力强大的长心了更是数量不详。

马海生虽然没见识过河间城外的那一场战斗。但是遏必隆可是印象深刻。毛钰火炮、火枪、弓箭和掌心雷组成的火力网几乎覆盖了战场前方三五十步到俩三里那还是在没有动用重炮的情况下。现在有重炮,等于说欺君骑兵想要依靠冲锋近战至少需要暴露在长达两里的火力网内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