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左良玉北逃(1 / 2)

五月的幽州,已经没有了前几个月的严寒,早在三月份的时候就已经陆续转暖,等到现在的五月份,虽然说还没有进入到盛夏时分,但是也算是比较舒服了。

然而今天的紫禁城内,一票大臣们却是提前感受到了盛夏的酷日。

崇祯皇帝已经对着群臣,足足马了半多时辰,各种废物之类的话都不知道说了多少。

浑然已经是不顾身为皇帝的体面了。

这骂着骂着,崇祯看着下方装死鱼一样的大臣们,一时间却是突然就没有了继续骂下去的心思。

他们,就像是不倒翁一样,任凭崇祯把口水都喷到他们脸上了,但愣是擦都不擦一下,来了一个唾面自干。

骂他们,就像是对着空气骂一样。

停顿了好半会后,崇祯深吸了口气对着群臣道:“难道你们,真的要当亡国之臣吗”

下方的群臣依旧没人说话

谁在这个时候开口说话就犯傻

崇祯帝现在正在气头上不说,而且你这会要说了什么话,万一崇祯来一句:你觉得要怎么办才能挡住楚贼,那岂不是要抓瞎。

这要是有办法,他们也不会今天在这里挨喷了,而且局面也不会演变为如今的恶劣态势。

昨天的时候,山东那边传来了坏消息,说是楚贼船队在登州沿海的长山八岛大举登陆,当地数百卫所兵面对数百艘大船的楚贼船队,根本没有丝毫顽抗的勇气,人家楚贼还没登陆呢,就已经举白旗投降了。

登州方向的那点水师战船,更加没有主动出击的勇气。

于是乎,登州方向的驻防明军,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楚贼一炮未发就顺利登陆了长山的长山岛。

楚贼大举登陆长山岛,想要做什么

随便猜一下就知道,肯定是后续为了登陆山东做准备,这同样也意味着,楚军准备攻占山东了。

一旦山东被夺取,北直隶被攻占也就不远了。

而再结合之前江北传来的一系列坏消息,就不难让人觉得局势已经是败坏到了极点。

这个春天,明廷君臣已经是对各种坏消息都麻木了

三月份的时候,扬州、淮安等战略要地陆续失守,宋祖舜那王度被崇祯寄予厚望的杨嗣昌,也是辜负了崇祯的期待,连番损兵折将,最后还死在了淮安,饶是杨嗣昌已经死在了前线,但是崇祯依旧对此愤愤不平,当时在朝堂上连番说杨嗣昌欺君误国,不仅仅没有给杨嗣昌一个身后荣,更是剥夺了杨嗣昌之前的所有荣誉。

如果不是杨嗣昌已经死了,估计崇祯都得被他重新下狱问斩。

如果不是杨家的老家是在大楚帝国控制下的楚南,估计杨家一家老小也逃不了被满门抄斩的命运。

四月份,江北前线又陆续传来多部官兵投贼,凤阳城破,江北仅剩下的凤阳新标军数千人全军覆灭,凤阳巡抚朱大典自焚而死。

江北是彻底完蛋了

如此局面,怎么能不让崇祯愤怒。

他自问已经做到了所有该做的一切,他不计前嫌,重新起用了杨嗣昌这个有能力的大臣,又费尽心思从宣大、蓟辽抽调边军南下,又把直隶中南部,山东甚至山西等地兵力抽调南下。

最终在江北汇集了六七万的大军。

至于钱粮,他也是节衣缩食,硬生生的挤出来了二十万两银子给南线各部。

但是这一切带来了什么

六七万的大军全军覆灭,杨嗣昌病死,朱大典自杀,宋祖舜投贼。

偌大的江北,连带凤阳这个祖宗之地都被楚贼给抢了去。

这里头,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

是他崇祯自己的问题吗

不,不是,他崇祯每天呕心沥血处理军国大事,想尽办法调兵遣将凑集钱粮,他已经做到了所有能做的一切,甚至放眼整个大明王朝里,都不会有第二个和他这么努力勤奋的皇帝了。

那么是臣子吗

毫无疑问是的

这些王八蛋光当官不干事,全都辜负了他信任。

这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家伙,面对楚贼持续北上,竟然是半点办法都没有。

到了最后,依旧没人回答崇祯的问题,大殿内数十个明廷重臣们很一致的保持了沉默,连话都不敢说一句。

崇祯看着他们,叹了口气后就转身离去了。

他对他们,是彻底失望了。

回到后宫后,崇祯下旨让若干太监外出监军,调遣边军各部准备南下山东等地作战,同时让太监组织宫内太监训练,准备组织一直太监军队

崇祯到这个时候,依旧没有放弃挣扎,他依旧在想办法挽救局势

只是这种挣扎到底有多大意义呢

五月九日,楚军第二军之第八师攻占信阳,配合第三师歼灭了当地的各部明军,齐装满员,后勤充足,为了这一战已经做了长久准备的第三师,一通过义阳三关后就扑向了汝州府各地。

随即迅速向北边的汝阳挺进,第三师的战略方向很明确,那就是攻占汝阳、西平等地,随即接应第四军的第二师、第十六师进军叶县一带。

那里有着左良玉所部的大军

左良玉最近两年以叶县为根基,搞拥兵自重那一套,不单单给自己弄了个河南总兵的头衔,还给自己弄了个平贼将军的头衔。

什么巡抚啊,总督的都得对他客客气气的。

哪怕是京畿里的那些朝廷重臣们,一个个都是都哄着他让着他。

谁让他手中掌控着足足六七万的大军,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河南的防务,在叶县一带强势阻挡楚贼的数万大军。

没有他左良玉,楚贼早就从南阳杀出来施虐中原了。

而除了他的重要作用外,左良玉表现出来的跋扈也是让崇祯君臣顺着他来的原因。

怎么说呢,他们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