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实地拍摄(2 / 2)

当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不过,陆潜的性格是不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既然经过深思熟虑做出决定,那么全力以赴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因为风险的存在而裹足不前。

演员阵容陆陆续续敲定下来之后,陆潜又和纪叙忙碌起来

和“突袭”一样,他们需要为“游客”寻找一个合适的拍摄场地。

电影里至关重要的雪崩部分,这需要电脑后期制作,剧组显然不可能制造出真正的雪崩;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部分,陆潜坚持需要进行实地拍摄,而且这一点对于“游客”这部电影的重要性,比此前两部电影都更突出。

在电影工业高度成熟的现在,其实所有一切都可以在棚内完成拍摄,剧组可以搭建出以假乱真的布景,电脑特效可以满足导演脑海里的一切幻想,以至于越来越多商业大片全程全部都在棚内完成拍摄。

因为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围观群众的干扰,可以避免天气和环境的影响,而且演员们全部都可以朝九晚五地按时上下班,避免演员们的抱怨、迟到以及种种困难,一切都可以在兰川完成,就好像度假。

但依旧有着一小部分导演在抗拒这样的制作方式,陆潜,就是在此行列

度假

拜托,这是拍摄电影,不是度假,也不应该是度假,剧组不仅不能为了安抚演员而让他们置身于一个舒适环境,恰恰相反,根据电影的内容和色彩来看,有些时候就必须让演员置身于“痛苦”的环境里。

想象一下,导演在拍摄一股亚马逊丛林探险的电影,真实的亚马逊丛林是有数不胜数的昆虫和陷阱的,温度的闷热、空气的潮湿、土地的泥泞,这些“烦人”的东西全部客观存在。

如果在摄影棚里完成拍摄,演员们就完全感觉不到这些后期电脑特效才会制作出来的东西,那么演员的表演再出色也终究无法呈现出真实感。

不过,也许亚马逊丛林实地拍摄确实困难重重,不见得能够实现,但像“游客“这样的电影也同样如此。

在真正冰天雪地的滑雪场里拍摄,白雪皑皑的晃眼、室外的凛冽和室内的温暖、难以捉摸的云层等等,这些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因素,全部都是“画面”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演员表演真实感的一部分。

也许,摄像机镜头捕捉不到因为寒冷天气而在手臂表面浮现出来的鸡皮疙瘩,但是能够捕捉到演员不经意间无法控制打冷颤的细节

这些细节,其实也就是演员们所不喜欢的“困难”,却恰恰是表演真实感的重要补充。

如果“游客”剧组选择在棚内拍摄,电脑特效可以以假乱真地模拟出所有情况,但是兰川四季如春的天气却无法让演员真正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冰天雪地的气氛影响,哪怕摄影棚将气温调整到零下也无济于事

为什么在现实世界里,纬度越高、越是靠近北极圈的地区,抑郁率就越高;越是靠近赤道、越是阳光灿烂的热带,笑容就越多

生活环境日积月累所带来的影响就可见一斑。

这些,在兰川摄影棚内拍摄是绝对呈现不出来的。

当棚内拍摄的绿屏电影越来越多,电影所带来的真实感和生活感也就越来越少,这也是电影工业高度产业化、流水线之后的结果。

陆潜不喜欢这样。

从“解除好友”到“突袭”再到“游客”,陆潜都坚持实地拍摄,包括“疾速追杀”、“人类清除计划”也不例外,现在两个剧组正在寻找适合充当故事背景的城市,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和不同魅力都能够为故事带来不同色彩。

自然而然,拍摄地的选择也就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