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查一查少林寺!(1 / 2)

“你们的师弟出身少林”

既然决定苦一苦师弟,有些信息就不需要隐瞒了,不过当金智照说出师弟出身时,李彦还是微微一怔。

少林寺后世自不必说,家喻户晓,在唐初也有了名气,少林达摩劲是佛门第一战斗绝学,凉州的安忠敬练的就是那一门。

他还不是个例,少林寺由于参与了李世民与王世充之战,十三棍僧擒拿了王仁则,武风名传天下,贞观时期,不少崇尚武德的高门士族,都会将自家子弟送去少林寺学习武功。

不过如今去少林的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关内的勋贵子弟,越来越多养在家里,吃不了苦,整天只知道斗鸡走狗,变成个无所事事的米虫。

李彦就此问道:“你们的师弟是出身高门大族,被族中长辈送进少林寺学武,还是本来就是出身于少林的僧人”

金智照道:“这便不知了,他早已还俗,拜入师父门下后,只是聊起过往,也不好寻根问底。”

杨再威则摇头道:“我入门最早,师弟入门最晚,见面次数并不多,不是很熟悉。”

李彦又问:“那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什么时候”

金智照回答:“数月之前,他由于关中大灾,为山寨求取米粮,我让弓嗣业派了几支弓家商队去关中,故意让师弟的手下夺取粮食。。”

李彦想到山寨里储备的粮草,在关中其他地方饿殍遍野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山寨里面,贼匪吃得满面红光,精神十足,果然是背靠关系好借粮,弓家直接白送

他脑海中再浮现出寨子里的好手,冷笑道:“原来如此,此人是在练僧兵,想要效仿曾经的十三武僧夺城之举,怪不得米粮管够,物资丰富,这是要趁着灾荒吸引人口。”

“如果不是北衙百骑围剿,那個山寨易守难攻,又有密道通向山腹,折冲府精兵恐怕都难以奈何。”

“相比起你们的单打独斗,这位师弟的势力更庞大,这样的寨子绝对不止一处吧”

金智照蹙眉:“李元芳,你不是准备跟我师弟谈判么,怎么一副要将他连根拔起的口气”

李彦道:“事有轻重缓急,这次确实是谈判,怎样找到他呢”

金智照道:“师弟如今在何处,我们也不知道,但我以前听说,他与少林寺还有联系,你不妨派人去寺中问一问,或许有联络的法子。”

李彦点头:“好。”

少林寺距离洛阳也就六十里不到,快马的话几个时辰就能抵达,李彦招来安神感,询问道:“忠敬曾经跟少林寺的十三武僧学艺,你们与少林关系是不是很熟悉”

安神感闻言一怔:“少林寺啊,许久不联系了,九弟的劲法是寺中僧人代师传艺,亲自来我府中教,并没有上山学艺。”

李彦细细问了后,才明白少林寺在唐初的作用,有点像佛门最出名的健身馆,十三棍僧就是金字招牌的健身教练。

但这些金牌教练流量最高的时候,是贞观时期,如今基本都已逝世,活着的也垂垂老朽,七老八十了,授艺的是徒弟辈,并且愿意上门为高门子弟当私人教练。

安忠敬就是在自家府邸学习的,并没有入寺,安氏中人也根本没去过少林。

李彦本来想着找熟人,办事效率更高,毕竟造反之事刻不容缓,万一江南那边真的乱起来,就来不及了,但既然安氏不熟,他便唤来另外几位内卫,吩咐事情,让他们上嵩山带人回来。

然而安神感在旁边听了,皱了皱眉头道:“六郎,这少林寺不比其他佛门寺院,恐怕要多派出些人手。”

李彦眉头一扬:“怎么,区区少林,难道敢抗法不遵,包庇疑犯”

安神感顿了顿,低声解释道:“少林寺抗法不遵,不是第一次”

其实他说了个开头,李彦就想起,少林寺还真的是仗着武力,老抗法了。

所谓十三棍僧的勤王之功,就是因为在隋末群雄之争中,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要没收少林寺土地,少林寺立刻反抗,相助大唐。

而后李渊又下诏拆除少林寺院,解散众僧,原因众说纷纭,反正少林又不肯服从,不过大唐一统天下的格局已成,他们没有硬顶,命代表前往觐见李世民,讲述功劳,恳乞留置,最终当了几年钉子户,也不了了之。

这座寺院目前还不是天下第一名刹,在佛门的影响力远不如大慈恩寺,连法门寺都不及,但它兴盛的时期就在唐朝。

在期间积累下一万四千多亩田地,楼台殿阁五千余座,僧徒数千,政坛上没少林寺什么事,可仗着田多,日日操练僧兵,想要对付这个坐地虎,也很不容易。

安神感担心的显然就是这点:“少林寺不比其他寺院,寺中的僧兵是太宗御口亲赐,若是起了冲突,内卫只去区区几人,势必讨不得好,而一旦没有证据,他们矢口否认,最终也奈何不得。”

李彦转向金智照:“除了少林寺这条线索,你还有别的联系方法吗”

金智照摇头:“没有了,我们往日都是各行其是,很少聚首。”

谷擸tspangt李彦沉吟片刻,声音冷了下来:“看来我要入宫请一份旨意了”

紫微宫城。

东宫。

内侍禀告:“殿下,内卫李机宜觐见。”

太子正在和群臣议事,脸色立刻变得郑重:“请他进来。”

其他臣子听了,神情也凝重起来。

李元芳上次来,还是雍王李贤被封赏之时,巧妙化解危机,如今雍王在府上修注后汉书,与众学士不亦乐乎,兄弟和睦,传为美谈,众人近来轻松许多,关中灾情基本稳住,接下来就是逃荒的百姓重回州县安置。

这位所做的都是大事,此番前来,是内卫又发现了什么情况

李彦走入殿内,将证词呈上:“殿下请过目。”

太子细细看了,顿时皱起眉头:“鄱阳王欲在江南之地起兵谋反”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纷纷变色。

起兵谋反,真要发生了,那是本朝第一遭啊

反倒是太子最为冷静,这位监国理政,愈发沉稳镇定,开口道:“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此事不可大动干戈,令江南动荡。”

这句话就表明了态度,如果是武后,就算明知鄱阳王是冤枉的,也要加以利用,达到政治目的,太子则想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