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敌情不明
海州,这个地方也算得上是千年古城了,纵然和咸阳、汴京、洛阳这些千古名城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勉强也能够搭上一个古字的边。
只是当代国内府县无数,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没有一百也有五百了,如果没有特殊事件的话想要让人们记住这些小城镇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海州这个地方名最近就是频繁出现在苏系的军政要员口章里。
内阁交通部向秘书处递交的报告书里如此说:“日前得知军方拟建港与海州,我处派员查询海州沿海各地,得知海州州治正东六十公里外之云山水深无浪,该地原有小港一座,稍作修缮可堪急用,然为长久计,应当仿效葫芦岛、营口两地章程,扩建该地港口为要。”
原本来说这军方拿下海州建港口,和内阁那边应该没什么关系的,但是不管这港口是因为什么原因筹建的,但是如今归于军用,但是以后呢,还不是一样要归还民用,所以交通部那边急急忙忙派人去协调也就是情理之中的。
而为了筹建海州这个海运补给转运中心,军方里除了派遣第十九旅大举压上准备拿下来该地外,实际上更多的动作是在后方进行。
九月上旬,海运补给计划刚通过,统帅部的诸多部门就是联合派员,包括参谋部交通司、军械部舰船处、军需部航运司、海军处就是联合派遣了一支人数高达五十多人的技术团队,用于海州补给转运中心工作的开展。
要进行大规模的海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除了要筹备海运船只外,还需要对海州那边的小港口进行紧急的临时性扩建,增添港口设备,要不然的以现在海州那边的小鱼港可吞吐不了多少物资。
不过海州港口的紧急扩建问题不算大,因为奉军可没打算把这个海州变成一个真正的军港,甚至都没打算把它变成什么大规模的民用港口,它只是要求这个海州能够在后续几个月里正常供应奉军在苏北作战的物资供应。
这个时代的军队作战消耗虽然很大了,但是和二战期间依旧是无法相提并论,要不然的话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就不会同时发起多场登陆作战了,当初日军登陆辽东半岛的时候,前期围攻旅顺的部队以及北上奉天的部队所需的补给可都是依赖于登陆地的那些小港口运输。
对于奉军来说也是一样,只要海州的港口能够停泊沿海航行的中小船只就行了,可没想过说让海州停泊上万吨的大船只。
只是这些事情乃是统帅部那些人的事情,和吴佩孚无关,他现在的任务就是拿下海州,至于拿下海州后统帅部的那些人怎么处理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海州城外,吴佩孚把视线从地图上收回来:“情况摸的怎么样了”
虽然说统帅部情报处已经给吴佩孚发来了海州相关情报,称该州的州治以及属下之赣榆县、沐阳县里敌军不多,应该只有一个团左右。目前皖军在苏北地区的兵力可谓是雄厚的,但是兵力雄厚也不是说皖军可以做到随便每个地方都驻扎成千上万人了。
跟军统帅部情报处的查探,目前皖军的主力部队驻扎于徐州,其中包括了段祺瑞亲自率领的第四师,另外有次要兵力驻扎于宿迁、清江浦两地,整条防线大体上是沿着京汉大运河的流向而布置的,其中的徐州是桥头堡,宿迁和清江浦则是侧后防线。而徐州西南方向的安徽北部地区,则是由张怀芝留守安徽的近万鲁军驻防宿州一带。
在淮北、苏北地区的皖军、鲁军的联合防线宽度长达两百公里以上,这么长的战场宽度自然不可能说到处部署兵力,基本上都是要点防御,也就是在重要城市布防,数个主要据点一起形成了整条的防线。
由此就可以看出来了徐州在这条防线的重要作用,徐州不单单是桥头堡,更是也是这条防线的中坚节点,一旦徐州失守,那么就代表着这条防线一分为二,后续鲁军就只能独自固守淮北、皖军也只能退缩到清江浦一带了。
皖军北上徐州,把徐州当成了桥头堡,但是对于徐州之东北的沂州和东部的海州却是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山东沂州那边不是皖军不能提前攻占,而是等段祺瑞在徐州那边准备好了好后,奉军已经是在山东大举南下,短短数日里就是连克兖州等山东南部大片地区,面对来势凶猛的奉军,段祺瑞也是不敢轻易分兵北上。
至于海州嘛,那边地区纯粹是被段祺瑞放弃了
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补给线过远
这年头不仅仅奉军受到补给问题的困扰,其他军阀部队尤其是皖军同样如此,皖军在苏北地区的作战,你从段祺瑞的苏北防线部署就可以看得出来,人家根本就是沿着运河一路部署防线的。
从扬州到清江浦,再到宿迁、徐州,这一路上都是运河通畅的地区,上述几个地方的皖军能够利用运河及时的得到大量补给。
如果说皖军离开上述几个地方,一股脑投入海州那地方就等于是主动放弃了后勤补给优势,到时候就和从山东南下的奉军一样,估计得数着子弹打仗了。
而且海州也不是什么重要的工业基地,财赋重地,段祺瑞也就是随便派了一个团到海州应应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