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踢斛淋尖(2 / 2)

大官人 三戒大师 1833 字 10天前

“大家都涨你就高兴了“里长怒道:“县老爷嫌定的太松,让下面紧一紧而已今年你家多交点,明年他家多交点,十年才一轮,嚷嚷个啥劲”说着呵斥其他人道:“还不赶紧去完税,也想跟着涨涨么”

乡亲们由同情变成了气愤,不再理会他和里长的争吵,争先恐后卸船、挑着担子去排队交粮。

第一个交粮的乡民,向晁公正报上自家姓名。晁天焦便翻找到他家的册簿,唱道:“十甲甲首户,户主季大年,下等上,交米三斗六升,丝七两二钱。”他用的不是官府核定的白册,而是自家统计的私册。

那季大年应一声,将一束丝交给收税的过秤,过秤的副粮长随手一抓,板着脸道:“太潮压秤,打八折,应收九两”

这是睁着眼说瞎话,但老百姓这么多年早习惯了,那季大年陪着笑道:“您老称称看,正好九两。”人为刀殂、我为鱼肉,你要是敢异议,待会儿他还在称上玩手脚,非让你交过一斤去不可。

这边副粮长称了称丝的重量,唱道:“丝完税”

那边季大年俩儿子,交粮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收粮的晁地焦抓一把米道:“太潮压秤打九折应收四斗”

季大年俩儿子同样不敢啰唣,将担子上的粮食,小心翼翼将白花花的大米,倒入写着四斗的斛中斛是官府用来量粮的标准容器,这样收粮可以不用过磅,只消用不同的斛来组合便可。

按规定,斛里的粮食要倒满不说,还得超出斛壁,堆成尖堆型季家俩儿子,按照要求,将斛里堆得不能再满,刚要为终于完税松口气。却见那晁地焦将袍子下襟挽起,退了两步,凝神屏气、气沉丹田,然后大喝一声,冲到斛前,猛地一踹

超出斛壁部分的大米,自然哗啦啦落到地下,季家儿子慌忙去捡,却听晁地焦大声道:“别捡,这是损耗,没听见再捡就别交了”

季家儿子只好再把斛倒满

目睹这一幕的王贤,自然是目瞪口呆。

一旁的晁天焦微微自得道:“这一踹,叫踢斛淋尖,踢斛,可以让米粒密集充实以便再装。淋下来的尖,就算是耗羡了。”

“乡民们能服气”王贤咽下口水道,这一脚下去,最少多交半斗米。

“不服可以不交,等着官府催收时,就不止这点耗羡了。”晁天焦满不在乎道:“千百年来都是这样,不服又能怎样”

“唉,实在是没必要”王贤心说,把斛做得稍微大点,效果不也一样么,吃相还好看点。

“呵呵”晁天焦笑眯眯道:“这些洒在地上的米,可有一半是归小官人的”

“唔”王贤干咳两声,他爹嘱咐过他,丧良心的钱不能拿,呆出息也不必拒绝,因为你不拿就全进了别人的腰包,人家还骂你蠢猪

太祖皇帝体恤百姓,所定税率是极低的,哪怕加上这些花头,乡民们也承受得起。这也是让粮长收税的好处,他们土生土长,不敢盘剥太过,激起民变,基本不会超出乡民的承受范围。

忙忙碌碌一天下来,收了三里三百三十户,一千五百口百姓的粮食。实际上,经过四十多年的休养生息,这三里的百姓早超过两千口,但为了避税,全都隐匿不报,当了黑户。所以别看交税的弱势,一样满是心眼跟收税的暗战

至于收税的晁公正,则是收解两本账按照洪武年间的标准收,按照官府核定的白册解。收解之间,差不多便截留下两成。这两成二八分账,两成归晁天焦所有,八成由王贤带回衙门,交给户房处理。

至于地上的粮食,官府就见不着了,由收税的人私分了事,所以说这是个肥差。

天擦黑时,该交的税粮已经入仓,截留的部分并那些耗羡则直接卖给粮商,连夜运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