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 值得铭记的一天(1 / 2)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3732 字 4个月前

崇祯皇帝都说得如此明白了,卢象升和周边的将领,只要耳朵不聋,自然明白皇帝的用意是什么。

三千建虏,杀了是比较爽,但要是这三千建虏放回去之后,散落到建虏的各处地方,就算只影响了部分地区的建虏,那对大明来说,也是非常划算的。

而且,如果这三千建虏投降的话,就是第一次在战场上主动投降大明的建虏了。有了这个开头,其他建虏,看着局势不妙,估计也会有样学样了。没有顽抗到底的意志,光复辽东,就会轻松很多。

至于光复辽东之后,对辽东这边的国策如何处置,还不是皇上说了算。那个时候,留下来的建虏谁敢反对一个试试

“陛下圣明”卢象升心服口服,真心实意地奏对一句,便退回了他自己的位置。

与此同时,他在心中还是提醒自己,不能带兵打仗多了,眼界格局就变小了。要学皇上一样,把眼光放长远,放到整个辽东的层面去考虑问题,如此才是自己应该做的

他不知道,崇祯皇帝说得如此明白,其实就是在教他。

要不然的话,崇祯皇帝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

对于普通军卒或者将领,他会说,他知道了陈绍宗母亲的义举,因此,一定要把陈绍宗母亲救出来。之前的时候,决定用代善的狗命去换陈绍宗母亲。但是,就怕这中间有变故,因此,就再拿三千建虏加上代善去换陈绍宗母亲。

如此讲来,陈绍宗就不用说了,其他明军将士,甚至包括其他听闻此事的,都会非常震惊。原来在崇祯皇帝的眼中,建虏的什么礼亲王,再加上三千建虏的份量,都抵不过陈绍宗母亲的份量。

这个事情传开之后,就能鼓励更多的人,以陈绍宗母亲为榜样。

如果换成这种说法的话,崇祯皇帝的个人魅力,至少在普通人心中,会更受欢迎可以说,是个刷声望的好机会

不过,他的旨意被卢象升旨意,为了教卢象升,崇祯皇帝还是把深层次的好处,先给说了出来。

当个好皇帝是累,不过确实很锻炼人。再加上崇祯皇帝来自后世的见识,更不是卢象升能比的。此时他去教历史名人卢象升,其实也并不奇怪了

当城头上的建虏,听到了崇祯皇帝的旨意之后,顿时,他们就感觉,真得抓住了救命稻草。

看着城外那一大堆的首级,想着明国皇帝确实放回过大清的人,甚至还是大清的亲王什么的,都可以放回去,那这一次说还要放,他们是选择相信的。

如果崇祯皇帝以前没有放走过建虏,以大清和明国的死仇,这些建虏也不是白痴,那肯定是不信的。

只要能活,没几个人喜欢去死的。

城头上的建虏,听完之后,立刻全都转头去看代善,就期待着他同意明国皇帝的要求。

代善耳朵不聋,他也听到了,不过他没说话。他身边的亲卫,以为他没听到,连忙给他转述了一遍,甚至怕代善有什么抵触心理,还特意提醒道“殿下,明国皇帝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不会食言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回去之后,我们誓报此仇”

“对对对,殿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殿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

“”

听着耳边的呱噪声,代善心中非常地悲哀,他有点搞不明白,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清和明国的角色,怎么就互换了呢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阿济格为了活命,甚至连杀济尔哈朗的事情都做出来了。他以为,他会是大清第一个,为了活命向明国投降的,还是贵为大清的亲王

说实话,他真得想拒绝。反正也活不了几年了,不背这个骂名。

但是,代善又看到,所有看向他的那些眼神,全都在期盼着他答应

然而,这个决定,他真得不想下决心这个时候,他忽然感觉到非常非常地累

眼见着城头上迟迟没有答复,崇祯皇帝心中大概猜出代善的心中所想。他打量了下城头上的建虏,便有心给他们再施加点压力。

于是,伍忠又奉命大喊道“皇上有旨,数十声,要是还没有答复的话,万炮齐发,轰平金州城”

说完之后,他便开始计数起来“一,二,三”

其他明军将士听到,也都跟着一起大喊起来,到了后来,几乎所有明军将士,全都跟着一起计数了。

“四,五,六”

这个计数的声音,那是惊天地泣鬼神,至少,在建虏的耳中,就是这样的感觉,让他们每个人都胆战心惊,就怕这十个数数完了,礼亲王却还没有答应明国皇帝的要求。

事实上也是,听着那震耳欲聋的数数声,代善的脸色涨得通红,却硬是开不了口,答应无条件投降。

终于,有建虏等不及了,怕了,再不管代善想怎么样,在城头上直接把手中兵刃丢下了城。

有人开了头,其他人也纷纷有样学样,全都被兵刃往城下丢。

代善是活够了想死,他们可不想死

听着那兵刃丢下城的“叮里咣啷”的声音,而且这声音越来越密集,代善终于长叹一声,整个人似乎又老了几岁,对他的亲卫点点头,有气无力地说道“降了吧”

已经等到心都在嗓子眼里的亲卫们一听,立刻大声向外喊道“降了,降了,我们降了”

明军数数的声音实在太响,吓得这些这些亲卫,甚至包括周边的建虏,不得不齐声高呼起来“降了,降了,我们降了”

其实,在城头建虏丢下第一把兵刃的时候,崇祯皇帝就知道,这次是兵不血刃拿下金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