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一百一十七章(1 / 2)

五零老友记 为我撩人 2365 字 2个月前

六三年的时候邹茜玲在毕业分配工作时没有选择留在京市,而是去了南方。

这个选择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要知道她毕业前的两次实习履历都非常完美,别说京市最好的厂子,就是政府的经济部门也愿意接收她。

留在京市,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都是最好的选择,哪里会比的上留在国家首都有前途呢?

然而邹茜玲心里很明白,如果她留在京市,那短期内位置不会升的太高,京市关系太过错综复杂,哪怕她跟很多优秀的有背景的干部子弟交好,但是在涉及到真的利益这点交好就不算什么。与其留在京市,还不如去南方,山高路远,能操作的范围就更大,更何况她选择的地区萧建国还在那儿当市委书记,有这层关系在,她行事会方便很多。

离别前她就只跟张思乐见过面,顾一辉被抛到哪个大山沟去修路建桥梁了,梁晓雪和纪燕珊都在封闭实验室,目前有空的只有张思乐。

“你的杂交水稻弄得怎么样了?”她们回到了租房那里,把一些粮食放到地窖之后,邹茜玲便问起了正事。过年后从唐朗的军区回来她又去京市经济部门实习,跟张思乐聚的时间也非常少。

“有点进展,现在跟着农学院这边的教授做项目,不过没那么容易,培育出来的植株不稳定,还得继续实验。”张思乐说完又道,“不过粮食要增产还有别的办法,要是化肥能大量生产,那再加上水利,人工精心种植打理,也是能增产不少,就是国内现在设备跟不上,要跟R国和M国那边进口,价格太昂贵,要全国推广使用不容易。我在想要是化工系那边能自己研制出一款新型化肥的话就能节省不少开支,在杂交水稻研究出来之前提高一下全国粮食产量。我记得两三样可以做成化肥的,给那边说了个大概思路,他们正在尝试研究。”

张思乐的大学很显然也过得非常丰富,她在农学上还真有点儿小天赋,饭又做的好吃,人也长得讨喜会来事,在农学院还是很吃得开的,顾一辉临走去修路前就特意带着张思乐到农学院那边秀了一波恩爱刷了存在感,他可不想自己去修个路回来媳妇都不见了。

邹茜玲在农学上的事不了解,听她说完后也没过多发表意见,只要过得开心充实,不被欺负就好。又拿出钱来让她放着做急用,两人睡同一被窝聊了一晚天之后,这才出发去南方J省那边去。

她分配到的工作是在J省y市政府经济部门,正式工,部门部长助理那种职位。这是她名牌大学优秀毕业生和京市政府部门实习履历获得的,起点很高,但是对比留在京市,这个位置也不算什么。

这并不是个多富裕的省会,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办公室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她得到这个位置自然是有别的人被淘汰下去了,是关系户,自然会不爽。

然而不爽也没办法,萧师兄他爹调任过来这里当市委书记已经有两年,凭他实力和手腕早就坐稳,有他撑腰还真不敢轻易动她。

萧建国这样力挺邹茜玲有爱才之心在,但是最大原因还是他儿子萧念白,这几年虽然没有回京市,但是跟京市这边的联系却是频繁的,萧念白跟谁形影不离,早就通过那些电报书信电话传过来了。在下坎山村的时候还会以为冷清孤僻的儿子是找到玩伴,后来才明白那哪是玩伴,分明跟养媳妇那样。自家儿子什么性格啊,不重要的人哪会放在心上,就是他们这对父母,都少有写信打电话过来的。

说是做项目没空,那好他们信了,结果这次人家纪燕珊的表姐要过来这边,就有空打电话要他有空就搭把手了,真是利用个彻底,养个儿子也不知道哪来干嘛的。

光宗耀祖?行吧,年纪轻轻进入了科学院,这也是脸上有光的事了。

有了萧建国的力挺,邹茜玲在Y市工作起来就没那么多阻碍了。

邹茜玲来之前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工作方向,现在是六三年,华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在京市政府经济部门的时候邹茜玲就接触到了非常多的经济政策和法子,知道现在国家对经济建设的界限在哪,有哪些可操纵空间。

农村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经济调整重要负责人之一曾说过‘农业好转了,工业和其他方面才能好转’,并认为只有农业发展起来了,才能保证市场上粮食、食用植物油、棉布、猪肉等各种基本商品的供应,才能保证国家用足够的产品回笼多余的货币。①因此此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是很大的,邹茜玲想要搞经济,第一步也是放到农村里来。

在她看来现在华国的农村发展还太过于单调,基本上都是种植粮食作物,在地里头忙活一整年,也没什么别的收入,这样的话农村除了给城市供应粮食等初始农产品,基本没有别的创收和贡献。

然而全国农村十分多,如果这些农村在保证基础的原产品供应时,又能够有别的创收,汇聚起来该会是多大的能量。